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乔传秀的人物履历
- 2、王明方的人物履历
- 3、王光宇什么时候去世的?
- 4、安徽省近现代人物简介(21)
- 5、卢荣景的履历
乔传秀的人物履历
1975.03——1976.05安徽省寿县杨仙公社党委书记;
1976.05——1977.10安徽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;
1977.10——1980.02寿县彭城公社管委会主任、党委副书记;
1980.02——1980.08寿县法院民事庭副庭长;
1980.08——1981.07寿县妇联主任;
1981.07——1983.08寿县副县长;
1983.08——1985.11寿县县委常委(其间:1983.09——1985.07在安徽大学经济系干部专修科学习);
1985.11——1987.04寿县县委副书记;
1987.04——1992.02寿县县委副书记、县长;
1992.02——1993.02安徽省阜阳地区行署副专员;
1993.02——1995.10阜阳地委副书记;
1995.10——1996.02安徽省阜阳地委副书记、行署专员;
1996.02——1996.06安徽省阜阳市委副书记、市政府筹备组组长;
1996.06——1999.12安徽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(1994.08——1996.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学习);
1999.12——2001.03安徽省委副书记、组织部部长;
2001.03——2001.06安徽省委副书记;
2001.06——2006.11浙江省委副书记、省委党校校长(1998.09——2001.07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);
2006.11——2006.12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;
2006.12——2007.09全国总工会副主席、书记处书记、党组副书记;
2007.09——2008.10全国总工会副主席、书记处书记、党组副书记,全总机关党委书记,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委员;
2008.10——2010.08全国总工会副主席、书记处书记、党组副书记,全总机关党委书记,全国妇联副主席(兼);
2010.08——2011.01浙江省政协党组书记;
2011.01——浙江省政协主席、党组书记。
王明方的人物履历
1972.06——1974.11,在黑龙江邮电学校市内电话通信专业学习;
1974.11——1976.11,历任黑龙江邮电学校团委副书记、书记;
1976.11——1980.05,任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工业处副处长;
1980.05——1983.06,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内电话局副局长;
1983.06——1985.04,任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党组成员、政治部主任(副厅级)(1982.07—1984.06在黑龙江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);
1985.04——1988.12,任邮电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(1980.09—1986.07在长春邮电学院函授电信工程专业学习);
1988.12——1994.01,任邮电部教育司副司长;
1994.01——1995.09,任人民邮电报社社长、党委书记、总编辑;
1995.09——1997.12,任安徽省省长助理;
1997.12——1998.02,任安徽省委常委,省长助理;
1998.02——1999.10,任安徽省委常委、省委宣传部部长;
1999.10——2002.11,任安徽省委常委、省委秘书长;
2002.11——2003.05,任安徽省委副书记、省委秘书长(1999.10——2003.05兼任安徽省直属机关工委第一书记);
2003.05——2011.01,任安徽省委副书记(2002.12——2011.09兼任安徽省委党校校长);
2011.01——2011.02,任安徽省委副书记,安徽省政协主席;
2011.02——2011.07,任安徽省委副书记,安徽省政协主席、党组书记;
2011.07——,任安徽省政协主席、党组书记;
中共十六届、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。中共十六大、十七大、十八大代表。中共九届省委委员。
王光宇什么时候去世的?
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光宇因病医治无效,于2017年8月23日22时33分在合肥逝世,享年99岁。
王光宇把近八十年的工作生涯都献给了他的家乡安徽。革命战争年代,他曾担任新四军淮北路西八分区独立二团政委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又出任过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、省委书记(当时设有第一书记)、省委副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重要职务。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王光宇和当时赴安徽任职的万里一起,为安徽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做出了重要贡献,更在风波中保全了这一创举。
在安徽任职期间,他曾在火车上向毛主席汇报工作,还曾陪同毛主席、周恩来总理在安徽视察。
安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一度出现过“危机”。当时有读者给党报写信,强调当前人民公社实行的“三级所有、队为基础”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,“应该稳定”,认为“分田到组、包产到组”在政策上有问题,要“坚决纠正错误做法”。
王光宇向万里汇报后,万里指示用省委名义立即发个代电给各地、市、县委,要求“所有推行责任制的地区一律不动”,“要坚决稳定下来,集中精力搞好春耕生产”。同时,王光宇按照万里指示精神,组织人手写了一篇题为《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》的读者来信。
这封来信发表后,各方逐渐统一认识,风波也逐渐平息,安徽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保全。
如今回想起来,开展这一大胆的尝试,在当时并不容易。
1977年,已经61岁的万里“空降”安徽。在大刀阔斧开展拨乱反正工作的同时,万里发现,安徽面临的经济问题比政治问题更加严重。他决定进行一次认真的农村调查,选择了曾经长期主抓安徽农业工作的王光宇和他一道。
万里的出行很简单:他和王光宇各带一辆小车,除去驾驶员、警卫员就只有秘书。为了对安徽的农村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,万里把王光宇请到自己车上,让自己的秘书坐王光宇的车。从淮北到皖中,再到江南,事先不打招呼,说走就走,随时可停;每到一地,一竿子插到村,访到户。
“我们必须改弦更张,”在了解到当时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后,万里说,“我们要用新的政策、新的办法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。”经过了几上几下,安徽省委正式出台了一个《六条》规定,下发到全省。
“省委六条是安徽农村改革的第一个序曲。”王光宇说:“现在回过头来看,‘省委六条’并没有什么特别新奇之处,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,出台这些政策规定冒着极大风险。”
在“省委六条”之后,第二个序曲“借地度荒”随之到来。这一措施立竿见影,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灾热情,使全省最终超额完成了秋种计划,而且为在农村广泛推行包产到户、包干到户提供了契机和良好条件。”王光宇说。
此后,安徽省各地零星出现了一些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尝试,包括“包产到户”、“大包干”等。直到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实行“包产到户”,成为凤阳县农村大包干到户的第一家。王光宇也曾去凤阳小岗村看过,代表省委给予支持。安徽的农村改革此后开始陆续推进。
据王光宇的秘书回忆,他一生勤政廉洁,对家人和子女的要求严格,以身作则,对大吃大喝非常反感。“当年省委召集我们几任秘书给王老出一个传记,我们也写出来了,稿子现在还留着。但是王老知道以后就说不需要这个。”
“捧着一颗心来坚守党的宗旨,不带半根草去献身党的事业。”这幅挽联,就是王光宇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生平简介
王光宇(曾用名王元乾)同志1919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临水镇,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,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6年7月至1937年9月先后在颍上县、上海市参加陶行知先生领导的生活教育社、山海工学团,学习并从事抗日救亡活动。1937年10月至1938年5月,先后在颍上县、霍邱县教书。1938年6月至1944年8月,历任霍邱县动委会干事、县委宣传部长、皖东北直属区委书记、县委组织部长,泗东县委书记、泗南县委副书记、泗宿县委书记。1944年9月至1949年2月,历任淮北路西永城县委书记,新四军淮北路西八分区独立二团政委,华中分局八地委民运部部长、八分区肖永砀工委书记,豫皖苏三地委副书记,淮海战役北线支前指挥部政委。1949年3月至1956年4月,历任阜阳地委书记,安徽省委秘书长、农工部部长。 1956年5月至1979年12月,历任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、省政府副省长、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、省委常委,省委书记、省革委会副主任。 1980年1月至1985年3月,历任安徽省委书记、副书记。
1985年3月至1993年2月,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、党组书记。 1994年6月离休。
王光宇同志是中共八大、十一大、十二大、十五大代表,十一届、十二届中央委员;第六届、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2017年8月23日22时33分,王光宇因病医治无效,在合肥逝世,享年99岁。
安徽省近现代人物简介(21)
张恺帆(1908—1991),原名张昌万,曾用名张觉非。生肖:猴。安徽省无为县人。
早年入教会小学读书。
192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。
1933年冬因叛徒出卖被捕,1937年秋获释。先后任中共皖中工委委员(书记李世农)、来安县委书记(来安县是淮南津浦路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,县长郑伯川)兼黄山游击大队政治委员(大队长冯文华),淮南津浦路东参议会秘书长(参议长邓子恢、刘顺元),中共津浦路东区委秘书长(书记刘顺元)。
抗战胜利后,相继任苏皖边区民主政府秘书长(主席李一氓),中共皖北区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(书记曾希圣),中共合肥市委书记。
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共淮南矿区党委书记,中共安徽省委委员(1952)、省委统战部部长,安徽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,黄山建设委员会主任,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(1954)、副省长(1955—1960),中共安徽省委常委、书记处书记(1956)。
1959年被定为“右倾机会主义分子”,1961年任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副经理,1962年7月恢复党籍和原职务。
“文革”开始后再受迫害。1978年1月起任政协安徽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、主席,中共安徽省委书记(1979—1982,设有第一书记)、省革委会副主任(1979)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,政协安徽省第六届委员会主席、党组书记。
是中共八大代表。
张劲夫(1914—2015),原名张世德。生肖:虎。安徽省肥东县人。
1930年考入南京晓庄师范学校,1931年参与编辑《生活教育》杂志,1932年起任上海郊区大场山海工学团教师、校长,1934年秋参加中共外围组织“上海教联”。
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先后任上海国难教育社中共党团委员,上海战区中共战地特别支部委员,中共安徽省工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(书记彭康),中共大别山、庐江、鄂豫皖区委常委兼民运部部长(书记郑位三),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5支队政治部主任(司令员罗炳辉,政委郭述申)、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(主任邓子恢)兼第5支队政治部副主任(主任方毅),中共津浦路东省委书记,新四军第2师政治部副主任(主任郭述申)、第5旅政治部主任(旅长成钧,政委赵启民)、第4旅政治委员(旅长梁从学),中共淮南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(书记肖望东)。
抗战胜利后,相继任华中建设大学副校长(校长彭康),中共鲁南区第2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副政治委员(司令员兼政委张雄)、政治委员(司令员张岗),鲁南行署、鲁中南行署副主任(主任李乐平),中共鲁中南区委委员(书记康生)。
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、副市长,中共浙江省委常委(1950—1952)、省财委主任,中共中央华东局财委副主任,国务院地方工业部第一副部长(1954)、党组书记(1955—1956),中国科学院党组和党委书记(1956—1966)、副院长(1956—1967),国家科委副主任,国务院财政部党组书记、部长(1975—1979),国务院 财经 委员会委员、副秘书长,安徽省省长(1979—1981),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(1980—1982)兼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,国务委员(1982—1988)兼国家经委党组书记、主任(1982—1984),中央 财经 领导小组成员、秘书长,中共第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。
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(增补),中共第十、十一、十二届中央委员。
曾当选第一、二、五届全国人大代表,第三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。
张震东(1907—1984),原名张福前。生肖:羊。安徽省六安县人。
1927年参加农民暴动,1928年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,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曾任农民赤卫军中队长,红军黄安独立团班长、黄安独立师连长,红25军第73师营长、副团长,红28军第82师副师长,红25军第225团团长(政委张明先),红15军团陕北游击师师长,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补充第2师师长,陕北抗日红军大学学员;参加鄂豫皖、鄂豫陕根据地的反“围剿”和红25军长征转战。
全国抗战时期,先后任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副参谋长(参谋长王必成),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队第1支队司令员(政训处主任郭猛)、第3团副团长(团长梅嘉生),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皖支队参谋长(司令员陶勇,政委卢胜)、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参谋长(司令员陶勇,政委陶勇、刘先胜),新四军第1师第3旅参谋长(旅长陶勇,政委刘先胜),第1师兼苏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(参谋长缺编,师长兼司令员粟裕,政委刘炎)兼军区教导团团长,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(司令员卢胜,政委姬鹏飞)、司令员(政委卢胜)兼军区新编第3旅旅长(政委卢胜)。
抗战胜利后,相继任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(政委钟民),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1旅旅长(政委卢胜),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师长(政委卢胜),苏中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(政委周一峰),苏北军区司令员(政委肖望东)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任苏北军区司令员。
1952年在“三反”运动中受诬陷,1954年至1966年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。
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,荣获一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。
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
余明(1914—1990),原名余嗣明。生肖:虎。安徽省金寨县人。
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曾任红25军特务队队员,红军光山县便衣队指导员,鄂东北第3路游击师手枪队指导员、独立团手枪队指导员;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“围剿”。
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主力转移后,他留在鄂豫皖坚持了艰苦的游击斗争。
全国抗战时期,先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第9团连指导员、团总支书记、第7团政治处主任(团长秦贤安,政委徐海珊),新四军第2师第4旅第12团政治委员(团长谭知耕),新四军第7师兼皖江军区第1军分区第16团政治委员(团长兰祥),第7师第19旅第55团政治委员、旅政治部主任(旅长林维先,政委黄火星)。
抗战胜利后,相继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第19旅政治部主任,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副政治委员(师长谢锐,政委何志远)、第13纵队第39师政治委员(师长傅绍甫),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31军第93师首任政治委员(师长傅绍甫)、第91师政治委员(师长张宜爱)。
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解放军第25军政治部主任、空军第4军副政治委员(1952—1956)。
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,1988年被授予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
卢荣景的履历
1953.03——1958.04,安徽省铜官山铜矿工人、地质练习生、助理技术员,矿党委组织部干事、秘书;
1958.04——1958.05,安徽省铜官山铜矿坑口党总支部副书记、书记,矿人事科科长,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;
1958.05——1961.03,安徽省铜官山铜矿党委宣传部部长;
1961.03——1966.05,安徽省铜官山铜矿党委副书记;
1966.05——1968.04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受冲击,下放劳动;
1968.04——1969.01,安徽省铜官山铜矿革委会主任;
1969.01——1973.01,安徽省铜陵特区革委会政工组组织小组副组长、组长、政工组组长、党委常委;
1973.01——1976.11,中共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,市建委主任;
1976.11——1978.09,中共安徽省马鞍山市委副书记、市革委会副主任;
1978.09——1980.01,安徽省工业交通办公室第一副主任、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;
1980.01——1983.03,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;
1983.03——1984.12,中共安徽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;
1984.12——1987.06,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;
1987.06——1988.02,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、副省长、代省长;
1988.02——1988.04,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、省长;
1988.04——1989.04,中共安徽省委书记、省长;
1989.04——1996.02,中共安徽省委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;
1996.02——1998.08,中共安徽省委书记、省政协主席;
1998.08——2000.01,安徽省政协主席;
2000.02——2009.03,全国政协常委;
2009.03——至今,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