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9页

天气晴朗,两岸的秋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绚丽到极致。

河水碧绿,波纹上泛起点点金光。

她站在甲板上观望,身侧的李珣道:“这一路得走好些时日,你若是觉得乏,咱们便停一停。”

林秋曼笑道:“不乏,游山玩水的,极好。”

李珣失笑。

沿途走走停停,览尽秋光。

一行人极其低调,跟寻常百姓那般隐没于山间乡野,或流连于市井城镇。

林秋曼是极度享受的,她喜欢人间烟火,也喜欢这大好河山。

待到隆冬时,漫天飞雪缤纷,二人很有情趣地听雪赏梅。

林秋曼闻着馥郁芬芳,打趣道:“照咱们这进度,估计到樊城得明年下半年了吧?”

李珣不紧不慢道:“无妨,如今京中安定,天下太平,我们对以前的大周皆采取怀柔政策,刚柔并济,百姓们都不想过混乱日子,一时半会儿不会生事。”

林秋曼:“那极好。”

李珣:“遇到冥顽不灵的,就打;遇到听话的,则招安。”又道,“这些年那些大周权贵被我们惯养得太好,没甚骨气,倒是底下的些许士大夫很有风骨,宁为玉碎不为瓦全,很值得敬重。”

两人就前大周的一些治国话题聊了起来。

李珣的包容性极强,他会认真分析别人的好与坏,然后将实情糅合,得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念见解。

林秋曼单手托腮看他,是欣赏崇拜的。

接近年关时,京中出了变故。

当初李珣离京的路线无人知晓,包括宋致远等人。

为防被追杀,他甚至安排了五六队车马伪装。

他不信任所有人,但华阳,他却是信的。

这道消息是华阳传来的,她是唯一知道他去樊城路径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