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第二个原因,也是最重要的原因,李檦和杨兼,都是北周的“自己人”,谁先出手打了自己人,肯定招惹诟病。如今这个纷乱的天下,可不是你有道理就能站得住脚的,加之信息不发达,只要有人煽动舆论导向,有理也变成了无理,所以这么大的把柄,李檦绝对不能让别人握住。

因着这众多缘故,李檦只是镇守汾水关,却不对杨兼出兵,反而“好言相劝”。

宇文宪担忧地说:“如果我军出兵,偷袭李檦,那便是‘倒拿干戈,授柄于人’啊。”

怎么会有人傻到,反着拿兵刃,把手柄递给别人呢?

杨兼笑笑,说:“齐国公的担忧不无道理,不过……谁说咱们是去偷袭的?”

众人奇怪的看向杨兼,杨兼笑的一脸无赖,说:“咱们是去给坚守在汾水关,爱岗敬业的将士们,送芋儿鸡尝尝鲜去的。”

他说罢,眯眼说:“传令下去,此次偷袭,不许动干戈,只要制造声势,都给我喊起来便是了。”

深夜,子时。

汾水关陷入一片寂静之中。

时辰已经晚了,李檦堪堪回到府署之中,这一天精疲力尽,他征战一辈子,从未怕过甚么,但今日……

三千对十五万,说不怕那都是假话,稍有不慎,便会被十五万大军碾压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下。

李檦长叹一口气,进了自己的屋舍,退下介胄,躺在榻上,想要小歇一会儿,等天明起来还要继续防守,不可松懈半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