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第 35 章

小皇后 阮阮阮烟罗 1950 字 2022-09-21

达官显贵自有消息通灵的耳目渠道,尤其是有关皇室宗亲、文武重臣的丑事非议等,一旦在光天化日下闹将出来,便传得比风还快。长安城普通民众还不知京兆府衙发生何等惊人之事时,燕王宁恪即已通过耳目网,先一步知悉此事,并为此狠狠吃了一惊。

竟敢上京兆府衙奋击登闻鼓,只身状告端王世孙宁绍,燕王起先为此在心中惊叹不已,不知她哪里来这样一往无前的孤勇,后又想起那一日雨中初见时,她执刀对抗端王孙的坚毅神情,又觉她确实能做出这样的惊世之事来,她骨子里有此血勇,若有谁人将她逼至绝境,她不会对那人屈膝求饶,只会拼死举起刀来,力求给对方致命一击。

虽是草芥出身,却敢对抗天潢贵胄,燕王敬叹她的勇气,但也为她感到担心。因她所对抗的,不是普通的皇亲贵戚,而是端王孙,是端王孙背后的老端王与端王府。

老端王是他曾祖景宗皇帝的弟弟,不仅是如今皇室宗亲中辈分最高的长者,且还并非闲散宗室,曾真正握有实权,在景宗朝元徽变法时是保守派的核心人物,与当时的御史林柏舟并驾齐驱,在他父皇少年登基的最初几年,老端王在朝中的地位,更是几同于摄政王。

纵然后来因年迈体弱离开朝堂,老端王依然是皇室宗亲势力的首领,其在朝堂几十年深耕下来的枝蔓缠结的庞大势力,并不会因他离开朝廷就退散干净。近年来老端王人虽不在朝中,但他的影子却还可说是若有若无地笼飘在朝堂上方。去岁父皇御驾亲征时,为稳定朝堂、安定人心,还特请老端王出山,与恒王、侍中韦居道、中书令林桐思、尚书令郑元同等,同时临为总理大臣,辅佐太子监国。

按理来说,这样一位位高权重、精明强干的老王爷,不该教出如此不成器的孙儿来,但老端王偏就在后嗣一事上十分福薄,他本共有九个儿子,但中有六人早夭,未能活过十岁,现膝下只有三子,且这三子的子女里,只有世子的儿子宁绍,身体康健地长大成人。后嗣稀薄至如此地步,以至世人私下都不禁议说,端王府风水不好,有碍子嗣云云。

宁绍虽是老端王的孙辈,但按当世人普遍为人父为人祖父的年纪,比宁绍年长半百的老端王,都可做宁绍的曾祖父甚至高祖父了,如何会不百般溺爱这根独苗,又如何会不在知有人状告宁绍时,用尽一切手段,维护爱孙?!

若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,告成了只需罚些银钱也就罢了,但慕昭现正告的三件罪状,若真能件件都告成,宁绍不死也得脱层皮!老端王对此如何会坐视不管,定会动用所有权势去堵慕昭的嘴,甚就径将慕昭摁死在端王府的权势下,叫她永远说不出话来。

一壁担忧慕昭如此冲动行事,会有性命之忧,欲出手相护,一壁理智又清醒地告诫他,不可与端王府正面冲突。老端王在他和太子的东宫之争中,尚中立没有选站任何一方,若他此时为慕昭得罪老端王,岂不是径将端王府势力,全都推向太子,这无异于为他自己通往东宫的道路,横添绊脚石。

不只有他盯着京兆府的事,东宫那边,应也收到慕昭状告端王孙的消息了。也许他不必如此担忧,那一日慕昭遇险时,不就有势力在他之前出手暗护,应是随后赶来的太子,所派的人手吧。太子……他的这位异母兄弟心性柔善,也许会在知悉此事后,似那日亲自赶至京兆府,为慕昭坐镇。

会吗?太子柔善但不愚蠢,不会想不到若如此做,就似在打端王府的脸。平日里派些人手暗护,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,只是顺手为之的小事而已,算不得有多要紧,在真正事关自身的利益大事上,太子还肯为慕昭出头吗?太子对慕昭,究竟是存着怎样的心意?

正犹疑思量、举棋不定时,燕王忽听亲卫凌风来报,道说是太子殿下已驾至京兆府,言称要观摩京兆府尹审理案件。燕王为此心头一松,而后又是一沉。松快是为慕昭与端王府,下沉却也是为慕昭与端王府。